上海复医凯泽健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
走近骨质疏松

      你知道吗?全世界每3秒就有1例骨质疏松性骨折,骨质疏松≠“老人病”,成人30岁开始骨量就悄悄下降,年轻人不良作息照样一碰就“骨”碎。我国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约9000万,相当于3个上海市的人口总量,其中女性占7000万。更扎心的是:90%的人不知道自己骨量在悄悄流失,确诊时往往已出现骨折风险。

      今年骨质疏松日的全球主题是“It’s Unacceptable!”,而咱们中国的本土化口号则温柔得多:“健康体重,强骨健身”。无论语气轻重,核心都在喊话:别再对骨质疏松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”啦!

     年轻化警报:奶茶当水喝、外卖当三餐、久坐不运动、减肥只吃“草”……这些“现代生活标配”正在让年轻人的骨骼提前“衰老”。门诊中甚至出现20多岁的“骨量减少”患者——你的骨骼可能比你的皮肤更早“垮掉”!

     什么是骨质疏松?

医学上将骨质疏松定义为:一种以骨量减少、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,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。最可怕的是,它早期没症状,一旦出现腰背疼痛、身高变矮(比如比年轻时缩了3厘米以上),可能已经“病入骨髓”。

通俗理解:骨质疏松就是骨骼从“钢筋混凝土”变成“豆腐渣工程”的过程。

正常骨骼:骨量充足、结构致密,像坚固的蜂巢,能轻松扛住日常活动。

骨质疏松骨骼:骨量流失、微结构破坏,孔隙变大变多,就像被蛀空的木头,轻轻一碰就可能“断裂”。

最常见的骨质疏松三连击:

骨折连环call:髋部、脊柱、手腕三大“爆款”。髋部骨折一年内死亡率可达20%,比很多癌症还“凶”。

身高“缩骨功”:椎体一压扁,人矮了、背驼了、肺被挤得“喘不上气”。

钱包“大出血”:一次髋部骨折手术+康复,动辄十几万,还附赠长期照护“大礼包”。

引起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:

不可控因素包括:女性、年龄>50岁、早绝经、有骨质疏松家族史。

可控因素包括:钙/维D摄入不足、久坐不动、抽烟酗酒、高盐咖啡碳酸饮料、低体重(BMI<18.5)、长期激素药物、甲亢/糖尿病等慢病。

最容易忽视的人群:

减肥狂人:生酮、极端素食、间歇性禁食,钙缺口大,骨量“塌方”。

咖啡党&可乐党:咖啡因、磷酸偷钙不眨眼。

沙发土豆群:骨头是“用进废退”,不运动就别怪它“摆烂”。

如何预防骨质疏松?

骨骼健康不是“老了才操心”,而是“越早投资,回报越高”!

一、健康体重:不胖不瘦,骨骼“刚刚好”

1、太瘦(BMI<18.5):骨骼缺乏“压力刺激”,就像长期不用的机器会生锈,骨量流失加速。

2、太胖(BMI≥28):脂肪过多引发慢性炎症,“腐蚀”骨骼,还会让肌肉变弱、平衡变差,跌倒骨折风险翻倍

3、BMI黄金范围:18.5-23.9(公式=体重kg÷身高m²)。

   举例:1.6米的女生,体重保持在49-61kg最理想。

二、科学膳食很重要

1、钙:每天1000-1200mg(约500ml牛奶+1把坚果+1盘深绿菜),缺钙者可补钙剂(选碳酸钙,性价比高)。

2、维生素D:“钙的搬运工”,虽然食物中的三文鱼、蛋黄等富含维生素D,但80%要靠皮肤“光合作用”,请裸露面部和双前臂皮肤,春秋季:上午10点前/下午4点后,每次15–30分钟,每周3–4次即可满足;夏季:5–10分钟就够;冬季:北方高纬度地区延长到30–60分钟,或靠补剂“续命”!

3、蛋白质:每天1.0-1.2g/kg体重。举例:50kg女生每天吃50-60g蛋白质,约1个鸡蛋+1块鸡胸肉+1杯酸奶。

辟谣:

1、喝骨头汤补钙?

真相:一碗汤钙量≈4 mL牛奶,脂肪倒是爆表,补钙效率≈0

2、补钙会结石?

真相:适量补(<2000 mg/天)不会增加结石,反而低钙饮食才更容易结石哦!

三、强骨运动:给骨骼“做力量训练”

最佳组合:负重+力量+平衡(每周至少5天,每次30分钟):

1、负重运动:快走、慢跑、爬楼梯(骨骼“受压力”才会变强)。

2、力量训练:举哑铃、弹力带(肌肉强了,骨骼才有“保镖”)。

3、平衡训练:太极、瑜伽、单脚站立(防跌倒=防骨折)。

避坑提醒:广场舞、游泳对心肺好,但对骨骼刺激不足,需搭配力量训练!

   可选择的骨质疏松检查

1、双能X线检查(DXA):测量腰椎、髋部中轴骨,优点:诊断金标准,精度高,辐射低,缺点:检查费用偏高200-300元/次,需去综合性医院。

2、骨密度超声:优点:足跟就能测,无辐射,检查费用较便宜(80-100元/次),缺点:仅作为筛查手段,阳性结果需进一步确诊检查。

3、外周双能X线(pDXA)或外周CT:测量前臂、手指、足跟等外周骨骼, 缺点:仅作为筛查手段,阳性结果需进一步确诊检查。

何时开始做骨质疏松检查?

普通人40岁后可考虑做首次筛查,高危人群每年查一次!以下人群可提前筛查(每年一次):

1、40岁前绝经女性。

2、瘦子(BMI<18.5)、胖子(BMI≥28)

2、长期吃激素(如泼尼松)或患甲亢、糖尿病人群。

3、有骨质疏松家族史或曾有脆性骨折史的人群。

结语:

“今天你对骨骼爱答不理,明天骨折让你高攀不起!健康体重,强骨健身,It’s Unacceptable to say‘下次再说’!”让我们一起,把骨质疏松按在地上摩擦,让骨头硬到80岁还能跳广场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