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复医凯泽健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
关爱听力健康

    2025年3月3日是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,今年主题:健康聆听,无障碍沟通。

    听力健康是健康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近年来,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、环境噪声污染以及不良用耳习惯等因素影响,听力损失不仅影响个人生活质量,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

    耳朵:精密的“声音解码器”,连接我们与世界的重要桥梁。耳朵不仅是听觉器官,更是人体最复杂的生物声学系统。其核心结构——耳蜗内的3500个毛细胞,能将声波转化为电信号,帮助大脑解析语言、音乐和环境声。

“音量自由”的代价

       长期暴露于85分贝以上的噪音(如地铁轰鸣、工酒吧)或不当用耳习惯(如高音量戴耳机),可能导致毛细胞不可逆损伤,即听力不可逆的损伤。

 听力损伤的先兆表现

1. 声音模糊:在日常环境中,听别人说话或其他声音时,感觉声音不够清晰,好像有一层 “雾” 隔着,比如看电视时,即使把音量调得比平时高,仍觉得声音有些模糊,难以听清细节。

2. 声音变轻:发现周围的声音似乎变得比以前微弱了,原本能轻松听到的轻声细语、远处的环境音等,现在需要更集中注意力或靠近声源才能听到,比如在餐厅里,很难听到邻桌的正常交谈声。

3. 听觉疲劳:在听一段时间的声音后,容易出现听觉疲劳,表现为听力暂时下降、对声音的敏感度降低,需要一段时间休息才能恢复正常听力。例如,长时间听音乐或参加会议后,会觉得听力变得迟钝,听声音不那么清楚了。

4. 声音失真:听到的声音感觉与实际声音不同,可能会出现声音变形、走调等情况,比如听音乐时,感觉乐器的音色不对,或者与人交谈时,觉得对方的声音听起来很奇怪。

   听力自测小方法

1. 单耳听表:将机械手表贴近耳朵,正常听力可清晰听到滴答声(距离30厘米)。  

2. 言语测试:在安静环境下,能否听清2米外的正常对话?  

特别提醒:如有异常,请不要忽视,及时就医很重要!

保护听力小贴士

1.噪音防护

1)在家中,尽量选择低噪音的电器设备。

2)在工作场所,如果无法避免高噪声环境,可采取一些隔音措施,如安装隔音材料、使用隔音耳塞等。

3)正确使用耳机:遵循“60/60原则”(音量≤最高音量的60%,时长≤60分钟),每1小时让耳朵静息5分钟;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,相比入耳式耳机,对耳朵的压迫和损伤相对较小。其次,优选降噪耳机,避免因外界干扰而调高音量。

2. 避免耳部损伤

1)不要随意用尖锐的物品,如挖耳勺、棉签等掏耳朵,以免损伤外耳道和鼓膜。

2)正确清洁耳部:平时清洁耳朵,用湿毛巾轻轻擦拭外耳即可。如果耳垢较多或油耳朵,影响听力或引起不适,应寻求专科医生的帮助,使用专业的方法和工具进行清理。

3)注意耳部保暖:在寒冷的天气里,要注意耳部保暖,可佩戴耳罩或用围巾包裹耳朵,防止耳部血管因寒冷收缩,影响耳部的血液供应。

3. 戒烟限酒:烟酒对听神经都有毒害作用,尤其是烟草中的尼古丁,可以引起小血管痉挛,血液缓慢,粘度增加,从而促发耳聋。

4. 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:每天保证 7-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,有利于身体各器官的修复和功能维持,包括耳部的听觉系统。

5. 合理膳食:保持均衡的饮食,多摄入富含维生素 A、C、E 以及锌、铁等矿物质的食物,如胡萝卜、橙子、坚果、瘦肉等,有助于维持内耳的正常功能。

6.控制基础疾病: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能会影响耳部的血管和神经,导致听力下降,因此,要积极控制这些基础疾病。

7. 预防耳部疾病:积极预防和治疗感冒、鼻炎、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疾病,这些疾病可能会引发中耳炎等耳部疾病,进而影响听力。

8.定期体检:尤其是对于长期处于高噪声环境、有耳部疾病家族史或年龄较大的人群,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,以便早期发现听力问题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。

       科学护耳从今开始,用行动守护聆听世界的权利。愿每个人都能在鸟语花香中感受四季,在欢声笑语中共享温情,让生命的每一刻都“声”动美好!

 Your Doctor, your health...pure & simple, Kaiser Health关爱您的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