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从“假期模式”切换到“上学/工作模式”,你脑海中是否闪现了好多次“不想起床”、“不想上学”、“不想上班”的念头?甚至出现失眠、情绪低落或易激惹、无法集中精力、疲乏无力,影响到生活和工作?这就是“节后综合征”。
引起“节后综合征”的常见因素:
1. 睡眠紊乱:长假期间,熬夜频繁,睡眠不规律或者与之前的作息变化大,致使人体原有的生物钟被打乱。7天可以养成一个新的作息习惯,在假期结束后,想要恢复之前的作息自然会困难重重。
2. 沉溺手机或网络游戏:长假期间,可以不被打扰随心所欲地刷手机,虽然心情得到愉悦,但潜移默化中拉长了久坐、低头、近距离凝视的时间,则可以引发头痛、头晕、视疲劳、腰背肩颈痛等不适。
3. 透支精力:长假中,不规律的生活作息,让身体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,短时间内可能因为过节的兴奋情绪所释放的多巴胺,让人感受不到疲累。但经历7到8天长假,兴奋情绪趋于正常,累积的疲乏,甚至可以使情绪抑制,造成烦闷、抑郁、易激惹、恍惚而不能集中注意力。
4. 胃肠紊乱:长假里,聚餐多,免不了大吃大喝,茶余饭后还有各种零食奶茶,同时也有不少人熬夜后,一觉睡到午后,跳过早餐,胃肠道规律有序的工作被打乱,一会儿超负荷工作,一会儿无功可做。待到长假过后,则容易出现正常饭点,无食欲、不思饮食,或进食后易胃动力不足、消化不良、易反酸、嗳气、腹胀不适等。
应对“节后综合征”的5个窍门
从医学角度来讲,“节后综合征”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病症。如何应对,才能恢复元气满满,迅速专注投入到工作中?
1. 调节作息,特别是睡眠生物钟:比如规定自己10点半前入睡,睡前1~2小时不刷手机不刷游戏,睡前可以听舒缓的音乐、泡个热水脚;定好晨起的闹钟;如果夜眠不好或上午工作后疲劳感明显,中午餐后可以小睡半小时。
2. 制定每日工作计划:节后刚上手工作,不妨先捋一下自己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,并按由简到难的程度排一个序,规划相应完成时限,循序渐进,让工作的可控性提高,从而降低压力感。
3. 饮食规律,清淡易消化为主:三餐定时进餐,少食油腻辛辣食物,多进食新鲜蔬果,细嚼慢咽,7分饱就好。
4. 适当运动、冥想:当“脑筋不在线”或“情绪低落”时,可以先停下来,起身伸个大大的懒腰,舒展一下身体,做个工间操或者下楼呼吸一下新鲜空气、在阳光下散个步,或者来个短暂的正念冥想放松,都是缓解“节后综合征”的好办法。
5. 香气提神法:如果没有过敏性鼻炎的话,在急需提神时,含有薄荷的鼻舒吸入或在太阳穴涂抹少许清凉油,或许比咖啡、奶茶起效更快;也可以在自己的桌子上放上一束花香提神的鲜切花束,比如水仙花、茉莉花,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帮助有效告别“节后综合征”,这些小窍门你掌握了吗?
Your Doctor, your health...pure & simple, Kaiser Health关爱您的健康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