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复医凯泽健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
冬季健康小贴士2——冷伤的防治

     过完元旦,春节长假还远么?今年你打算去哪里过年?南方的小土豆们是否还会像去年一样奔赴冰天雪地的北方,领略不一样的年味?

    北方的冬季,室内有集中供暖,但室外的气温可达到零下20-30℃,内外温差之大远远超过机体可调节的程度所以,外出时,保暖工作是重中之重,从脚指头武装头面部,不让一寸皮肤裸露在外,才是防冻的王道。

为了应对天有不测风云——万一不小心冻伤了,我们还是来提前了解一下冷伤(冻疮与冻伤)。

冷伤的定义

低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统称为冷伤

0~10℃的低温对人体局部或全身造成的是冻疮

0℃以下的低温对人体局部或全身造成的急性冷伤性损害便是冻伤

冻伤与冻疮本质上都是冷伤,但冻伤是比冻疮更严重的一种冷伤。

根据局部冻结性冻伤的严重程度分级

I°冻伤伤及了皮肤的浅层。皮肤出现红斑或蓝紫色斑,无水疱产生,7天左右能愈合,且不留瘢痕

II°冻伤累及了皮肤的浅层和真皮层。表面形成透明水疱,并伴有红斑、水肿、瘙痒、疼痛等。

III°冻伤累及了皮肤的浅层、真皮层和皮下组织。红肿、疼痛明显,可出现血性水疱,或可出现感觉迟钝或消失,坏死组织脱落后,可见肉芽组织。

IV°冻伤累及了全层皮肤,并累及皮下组织及延伸至以下的其它肌腱、肌肉、骨骼深部组织出现坏疽,易继发感染,感觉和功能全部丧失,甚至还有可能面临截肢等。

如果全身性冻伤时,冻伤的人开始可能有寒战、脸色苍白、打哈欠等表现,进而会陷入昏迷、呼吸变慢、心跳减慢、肢体僵硬、血压下降、大小便失禁等,严重可出现呼吸抑制、心跳呼吸骤停,甚至死亡

总结:冻伤首先攻击的是人体最外层的皮肤的表皮层,并随严重程度向下深入到皮下组织、肌肉等,严重时可致残致死!当受冻的皮肤任意部位出现发红或疼痛,这些预示着你已经开始有冻伤了!

冻伤的应急处理要点

1. 迅速进入的温暖的室内,脱去潮湿的衣物,保持皮肤干燥。

2. 温水(40℃)浸泡冻伤的地方,切忌不要用热水!

3. 温水浸泡15~20分钟,促皮肤复温,皮肤恢复正常色泽、柔软度及温热觉,提示处置有效。

4. 如果没有温水,可以先用体温来温暖冻伤部位,比如冻伤的手指插进腋下

5. 冻伤的部位要抬高制动、避免摩擦,避免水肿加重,比如脚冻伤了要避免长时间走路,耳朵冻伤了就不要避免使用挂耳口罩。

6. 如应急处理后,仍出现红肿、疼痛加重或出现肤色青紫、水疱、末梢发黑等症状,则应尽快就医。

特殊紧急就医指征

如果同伴出现虚脱、言语思维紊乱、意识不清、反应迟钝、嗜睡、寒战等表现中的任何一项,请引起警觉,很可能他出现了失温症又称低温症,核心体温<35℃)。

请立即将同伴带到温暖的室内,如测体温证实<35℃,请尽快送医救治!在等待救护车的时间里,你可以在温暖的房间里帮助同伴脱去潮湿的衣物;温暖他/她的核心区域,比如在颈部大动脉波动处、腋下、腹股沟大动脉搏动处热敷;如果同伴意识尚清晰,也可以饮用不含酒精的热饮提升体温,切忌强灌,警惕误吸呛咳。

   在日常生活中,严重的冻伤或许发生概率比较低,但冻疮或许对有些人而言是每个冬季的烦恼。一到这时候手脚就反复瘙痒和疼痛,常常手指、脚趾肿得像迷你红萝卜,还常常溃烂。

冻疮的发病原理

当皮肤处于寒冷(0~10℃)、冷暖急变或潮湿的环境时,引发局部小动脉强烈收缩,久而久之,动脉血管出现麻痹继而扩张,造成静脉回流受阻而产生淤血,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诱发冻疮。

冻疮易复发的原因   

发生过冻疮部位的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受损,对寒冷温度耐受力较其他部位变差。

冻疮的易发人群

易发人群:儿童、妇女、贫血、肥胖、糖尿病、手足多汗潮湿及长期户外低温下工作等人群。

冻疮的好发部位

好发部位:手指、手背、脚趾、足跟、耳廓、鼻子等部位。即易裸露在外或者远离心脏的肢体末梢部位。

冻疮的常见症状

常见的症状:局部表现为发红、肿胀、瘙痒、疼痛等,严重时可出现水疱、溃疡、继发感染等。

冻疮的治疗

1、保护冻疮部位:避免揉搓避免接触冷水,对于无破溃的肿胀部位及时涂抹冻疮膏

2、如已经出现皮肤破溃糜烂,则应消毒后,涂抹含有抗生素的软膏并包扎保护创面。

3、保持局部的温暖、干燥,促进冻疮恢复同时,也有预防复发效果。

冻疮的预防

1、耐寒训练:在初秋天气转冷之前(日平均气温在15-25℃),开始坚持用冷水洗脸、洗手,洗后应及时擦干并涂抹护肤霜、药用甘油、凡士林软膏等。

2、保暖保干燥防护:在寒冬到来时,皮肤暴露处要多加保护,出门时应戴口罩、手套、防风耳罩等。保持服装、鞋袜干燥,避免潮湿的湿气加速体表的热量散失。如果房间温度已降到10℃左右,应开启空调等制暖设备,提高整体环境温度,而非仅仅穿上厚重的保暖衣物

3、增加皮肤保护屏障:易受冻部位可提前凡士林或其他油脂类护肤品,增加保护皮肤屏障,减少热量散失。如果无法使用温水手洗物品,应戴上含绒加厚的防水手套,避免皮肤长时间接触冷水

4、减少局部温度的快速变化:从寒冷的地方回到温暖的室内后,避免冰冷的部位直接烤火或接近取暖器,避免冰冷部位直接浸泡在过热的水中(建议水温40℃左右)。

辟谣时间

治疗冻伤的土方:发生冻伤时,用雪搓揉或用生姜汁搓揉局部冻伤的皮肤!(明明在影视剧中看到过很多次搓雪回暖的奇迹)

真相:用雪搓揉受冻部位,不仅治疗不了冻伤,还会加重冻伤程度,造成冻伤部位血栓,严重的还会导致坏疽截肢;而用生姜汁等刺激性液体搓揉已冻伤部位,易造成皮肤破溃感染。

 冬季防冻小技能你GET到了吗?

 Your Doctor, your health...pure & simple, Kaiser Health关爱您的健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