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复医凯泽健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

假期“防冻”&“冻伤应急处置”小课堂

春节假期临近,大家是否都已计划好去哪里度假过年了呢?随着以“尔滨”为首的东北冰雪游的火爆,你的假期是不是也选择了一次冰雪旅行呢?

  除了旅行惯例贮备的感冒药、抗过敏药、止泻药物,“南方小土豆”们最好还要提前掌握以下旅行要点:

  • 户外活动时要准备防寒防水的衣物,戴上帽子、围巾、手套、耳包等保暖物品。

  • 可适量吃些高热量食物以御寒如牛羊肉、巧克力等,也可以饮用热饮如热茶、姜茶等有助于保持体温。

  • 在户外要留心耳面部和手部等裸露皮肤,查看有无出现苍白、僵硬或失去知觉,并时不时揉搓面部皮肤,活动手足,警惕冻伤。

  • 北方的干冷,记得带好润唇膏、保湿乳液。

  东北的冬季,室内用集中供暖,但室外的气温可达到零下20-30℃。外出时保暖工作武装到位、裹得严严实实的才是重中之重。千万别为了拍照或尝试河北文旅推广那样,轻装上阵,也不要冒然体验冬泳的刺激。

让我们来了解一下“冻伤”的小知识吧!

当皮肤任意部位出现发红疼痛,这些预示着你已经开始有冻伤了!
如果你带着孩子一起,请务必提前告知孩子,如果出现“灼伤感”、“瘙痒”、“麻木”、“刺痛”等不舒服感觉时,要马上说出来。这样才有助于我们及时为孩子处理,避免严重的冻伤。 

如果发现有冻伤了,要如何处理呢?

不能相信的土方法: 冻伤后立马用雪搓回暖。(你明明在影视剧中看到过很多次搓雪回暖的奇迹)

让医生告诉你:用雪搓不仅没用,还可能加重冻伤情况,造成冻伤部位血栓,严重的还会导致截肢。

此外,冻伤后也不要立马去烤火。因为冻伤后的皮肤会变麻木,不能很好感知温度。用火烤,不仅不会恢复体温,还有可能遭遇冰火两重天,烧伤和烫伤一起得!(这和烧烫伤后,推荐冷水冲洗,而不推荐冰袋、冰水冷敷是同一原理)

冻伤的应急处理要点

1.迅速进入的温暖的室内,脱去潮湿的衣物,保持皮肤干燥。

2.用温水(40℃)浸泡冻伤的地方,切忌不要用热水!

3.温水浸泡15~20分钟,促皮肤复温,皮肤恢复正常色泽、柔软度及温热觉,提示处置有效。

4.如果没有温水,可以先用体温来温暖冻伤部位,比如冻伤的手指插进腋下。

5.冻伤的部位要抬高制动、避免摩擦,避免水肿,比如脚冻伤了要避免长时间走路,耳朵冻伤了就避免使用挂耳口罩。

6.如应急处理后,仍出现红肿、疼痛加重或出现肤色青紫、水疱、末梢发黑等症状,则应尽快就医。

可千万不要小看冻伤,每天因为大意冻伤截肢的人可不少。(P.S医院没有冻伤科,冻伤治疗属于烧伤科范畴,意不意外?如果没有烧伤科,则可选择急诊就医)

一般普通冻伤,经过上述应急处理,后续注意保暖,避免二次冻伤,基本都OKK了。

特殊紧急就医指征

如果同伴出现虚脱、言语思维紊乱、意识不清、反应迟钝、嗜睡、寒战等表现中的任何一项,请引起警觉,很可能他出现了失温症(又称低温症,核心体温<35℃)。

请立即将同伴带到温暖的室内,如测体温证实<35℃,请尽快送医救治!

在等待救护车的时间里,你可以在温暖的房间里帮助同伴脱去潮湿的衣物;温暖他/她的核心区域(胸部、颈部、头面部、腹股沟),在颈部大动脉处、腋下、腹股沟大动脉处热敷;如果同伴意识尚清晰,也可以饮用热的饮料(切忌含酒精)提升体温,切忌强灌,警惕误吸呛咳。

Anyway,治不如防,预防永远是最好的良药。防风保暖防水从头到脚趾头保护,让我们最大限度的远离冻伤吧!